11月16日,万春医药宣布,普那布林与培非格司亭联合治疗在针对乳腺癌的国际多中心3期研究PROTECTIVE-2中的达到主要终点:联合治疗组和培非格司亭单药组中未发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(CIN)的患者百分比为31.5% Vs 13.6%。此外,研究的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也具有统计学意义,包括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(DSN)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(ANC)最小值。
新闻稿指出,普那布林有望成为30年以来CIN领域重磅突破性治疗品种。
普那布林是由万春医药研发的一种“first-in-class”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(GEF-H1)激活剂,可通过逆转由化疗药物诱导的骨髓中嗜中性粒细胞的阻断形成,维持中性粒细胞水平在正常范围内,达到早期保护骨髓中白细胞的作用,以一个不同于G-CSF(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)的作用机制来减少早期CIN的发生。今年9月,普那布林已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,并被中国国家药监局(NMPA)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。
根据新闻稿,PROTECTIVE-2是一项双盲、阳性对照的国际多中心3期研究,旨在接受TAC(多西他赛、阿霉素和环磷酰胺)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比较40mg普那布林联合6mg培非格司亭治疗与6mg培非格司亭单药的疗效。最终数据分析纳入了221例患者的数据(联合治疗组111例,培非格司亭单药治疗组110例)。
与培非格司亭单药治疗组相比,联合治疗组在以下方面出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改善,重要数据总结如下:
主要终点(未发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百分比):
联合治疗组31.5%Vs培非格司亭单药治疗组13.6%,CI:17.90 [7.13,28.66],p=0.0015。
关键次要终点:
-
第1周期第1-8天的DSN(ANC<0.5×109/L):p=0.0065
-
第1周期的DSN:p=0.03
-
第1周期平均ANC最小值(×109/L):p=0.0002
-
第1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(ANC<0.1×109/L):p=0.0004
安全性:
与培非格司亭单药治疗组(80.0%)相比,联合治疗组的4级AE发生率(58.6%)更低。
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药物导致的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疾病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自1991年以来唯一被批准用于预防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。文献表明,即使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,部分化疗方案中仍有80%以上患者会发生四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,并且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点通常发生在第6~8天,严重感染、发热、菌血症和死亡等临床不良后果仍然时有发生。因此,对于有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的化疗患者,必须从源头上预防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,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不良临床后果降到最低。
PROTECTIVE-2的研究结果表明,普那布林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,能够在前8天快速起效保护中性粒细胞,与G-CSF联用时形成互补,显著降低非髓性癌症患者因化疗引起的全周期重度CIN发生率。同时,该研究采用未发生重度CIN的百分比为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,为重度CIN治疗建立了新的标准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万春医药董事长黄岚博士表示:“PROTECTIVE-2的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。普那布林是新一代免疫抗肿瘤药,除了本项研究,万春医药还在全球推进普那布林多个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,包括即将完成的普那布林单药用于CIN、普那布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。由于普那布林在DC(树突状细胞)成熟、抗原递呈与T细胞活化上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,我们正在中美积极推进普那布林与经典的放(化)疗以及PD-1等联用的临床研究,希望能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打造一款‘金钥匙’。”
声明:本文编辑自万春医药新闻稿。